核心观点 丽珠集团公布 25 年中报,上半年实现营收62.72 亿元, 同比下降0.17%;归母净利润18.28 亿元,同比增长13.66%,业绩符合市场预期。精神线产品稳步增长,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板块表现亮眼。公司在多领域创新药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,JP-1366片完成Ⅲ期临床并申报上市,重组抗IL-17A/F 单抗银屑病Ⅲ期临床基本完成。下半年重要催化剂包括:(1)IL17 有望递交上市申请;2)其他产品管线推进有望数据读出。 事件 8 月20 日,丽珠集团公布25 年中报,上半年实现营收62. 72亿元,同比下降0.17%;归母净利润18.28 亿元,同比增长13. 66%;扣非净利润12.58 亿元,同比增长8.91%。公司实现海外收入10. 04亿元,占总营业的16.01%,同比增长18.40%。 简评 业绩符合市场预期,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板块保持稳健增长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2.72 亿元,同比下降0.17%。分板块来看,化学制剂收入32.70 亿元,同比增长1.43%,其中消化道产品13.51 亿元,同比增长3.87%;促性激素产品15.30 亿元,同比下降1.22%; 精神产品3.17 亿元,同比增长6.89%;抗感染及其他产品0.72 亿元,同比下降7.40%。原料药及中间体16.62 亿元,同比下降5.65%,主要系由于头孢类原料药受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。中药制剂7.99 亿元,同比增长7.31%; 生物制品0.95 亿元,同比增长8.31%;诊断试剂及设备3.74 亿元,同比下降5.13%。 JP-1366 片上市申请获受理;重组抗IL-17A/F 单抗银屑病Ⅲ期临床基本完成公司在多领域创新药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,高效推进核心产品管线。精神神经领域JP-1366 片完成Ⅲ期临床研究,现已提交上市申请并获监管部门受理。自免领域重点产品IL-17A/F 单抗LZM012 完成中重度银屑病Ⅲ期临床研究,是中国首个、全球第二个完成Ⅲ期临床的 IL-17A/F 抑制剂。Ⅲ期临床数据显示: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药物,关键指标PASI100 应答率表现出明显优势,且疗效持久性得到验证。该产品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也达到Ⅲ期临床终点。代谢领域小核酸药物LZHN2408 针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已进入Ⅰ期临床。临床前研究显示该药物具有显著的长效降尿酸特性,单次给药后可维持数月疗效,展现了独特的治疗优势。 其他研发管线同步取得积极进展:NS-041 片癫痫适应症进入Ⅱ期临床,展现出同类最佳潜力。抗感染领域 SG1001 片进入Ⅱ期临床并获得FDA 临床试验许可,具备first-in -class 潜力。心脑血管领域H001 胶囊完成Ⅱ期患者入组,初步数据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。消化道领域JP-1366 注射剂完成Ⅰ期临床,与口服制剂形成互补布局。疫苗领域四价流感重组蛋白疫苗即将启动Ⅰ期临床,有望填补国内该技术路线产品空白。公司研发管线覆盖多个重大疾病领域,形成了良好的产品梯队和协同效应。 多领域创新药研发加速,未来催化事件丰富 公司依托差异化技术平台加速创新药布局,核心产品迎来年内上市关键节点。公司通过微球、生物药等差异化技术平台,加速构建多领域创新药矩阵。自免领域IL-17A/F 双抗银屑病/强直适应症的Ⅲ期临床基本完成,今年有望递交上市申请;代谢领域司美格鲁肽糖尿病适应症处于审评审批阶段、减重适应症推进到Ⅲ期临床后期,抢占GLP-1 赛道,未来有望在国内获批。同时其他产品管线推进有望数据读出:痛风小核酸药物LZHN 2 40 8正在推进Ⅰ期临床;NS-041 片用于癫痫适应症正在开展Ⅱ期临床;潜在首创药物SG1001 片针对侵袭性真菌病适应症正在推进Ⅱ期临床;H001 胶囊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已完成Ⅱ期患者入组,多款产品未来有望读出临床数据。公司凭借高效临床策略形成重磅产品梯队,持续构筑创新壁垒驱动中长期增长。 期间费用分析:毛利率稳中有升,费用结构持续优化公司费用控制成效显著。25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到66.02%,同比提升0.06 个百分点。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6.72%,同比下降2.81 个百分点,其中销售费用率为27.69%,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;管理费用率为4.77%,同比下降0.49 个百分点;研发费用率为6.89%,同比下降0.92 个百分点,显示公司研发资源配置效率提升;财务费用率为-2.63%,同比下降1.40 个百分点,主要得益于本期存款利息收入增加以及汇兑损益变动 带来的积极影响。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公司主营业务稳健发展,持续占据辅助生殖和消化领域的领先地位,同时在创新生物药+高端复杂制剂等板块长远布局,未来国际化战略有望持续推进。我们预计公司2025-2027 年营业收入为122.14 亿元、128.02 亿元、135.97 亿元,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.70 亿元、25.18 亿元、28.02 亿元,对应PE 为14、13、12 倍,维持“买入”评级。 风险分析 新药研发不确定性风险:新药研发具有研发周期长、投入大、风险高、成功率低等特点,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获批上市,要经过临床前研究、临床试验、新药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,每一个环节都有面临失败风险。 行业政策风险:因行业政策调整带来的研究设计要求变化、价格变化、带量采购政策变化、医保报销范围及比例变化等风险。 研发不及预期风险:新药在研发过程中,从药物发现、临床前研究、临床试验到商业化上市,既存在因企业技术、流程等不达标可能面临的问题,也存在与监管方沟通不及时,不合规等风险。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:药物上市后在销售过程中会受到可能的疫情影响、物流运力不足、生产产能不足等风险。 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【广告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

发表评论